預測股市從來不容易 分析師命中率幾乎等同擲公字

回望2023年初市場無論是認為中港股市「東升」,還是傾向「西降」的美股硬著陸看法,均未有實現。對於工作內容正正就是預測的大行分析師可謂相當難堪,同時亦有人「鹹魚翻身」。儘管幾年前已有詳盡的學術研究,追蹤分析師逾6,627項預測,發現其命中率如同隨機,惟投資者似乎仍然樂此不疲。

標指總是不似預期

美股上半年後段大反擊,標普500指數不但沒有向下,反而不斷收後失地﹐而指數已經超越大行分析師在年初的預期。

根據彭博社數據以2023年初計起,分析師平均預期年尾目標為標指4000點。儘管通脹、經濟衰退隱憂之下,大市不跌反升,曾高見4600點,實際上牽著各大分析師的鼻子走。直到近期標指回落,才遇上「正確」的預測。

資料來源︰彭博

學術研究︰估市大概等同擲公字

指數總是不似預期,這現象並非首日發生的事,曾經有學者在2017年有系統地收集68位forecasters(分析師)合共6,627項短中長期預測,並追蹤他們的成績。雖然有個別分析師命中率高達78.69%,但他們之中只有約6%人的準繩度可達70%到79%之間,大多數分析師(三分之二)的命中率水平低於50%,整體平均則為48%,基本上等同於「擲公字」。

來源︰Evaluation and Ranking of Market Forecasters

(只需留意藍色,分析師準確度集中於大約50%水平)資料來源︰Evaluation and Ranking of Market Forecasters

當年一篇《Evaluation and Ranking of Market Forecasters》研究啟示在於,上述所講的48%命中率,大多數為短線預測,亦都因為短線五十五十相對容易估。只要時間一拖長到3至9個月後,只有不到5%的預測是正確。

儘管研究在6年前進行,但現時有各式各樣的大數據及AI幫助。分析師的進步仍然停滯不前,甚至乎連1個月內發生的事亦難說得準。

就算壞掉的鐘 一天也準兩次

上述的調查中,當年最準的幾位目前已經離開公眾視線,無從得知他們是否已經發達後從此隱世,還是漸漸回歸平均值後淡出。

至於留下來的人,最為認識的是CNBC知名主持Jim Cramer,當年研究的結果與目前並沒有太大落差,在68位分析師當中排名54,其62項預測僅有約37%準確度。這亦到不難理為何後來有人針對Jim Cramer推介而構建一個反向ETF(SJIM)。

不過,如果你認為這可成為股市「明燈」的話,近日SJIM則令你大跌眼鏡,該ETF推出約半年來表現持平,期間更試過大跌逾兩成。換言之沽空「明燈」幾乎無用,亦令Jim Cramer可謂鹹魚翻身。而這例子就正正說明所謂準或「燈」,並不容易持續並成為好的指標。

儘管如此,大家對於估市仍然樂此不疲,同時機構亦開始取巧地在同一間行,擁有兩隊分析團隊,看好看淡都大包圍。那麼點數、股價預測的剩餘價值就在於協助投資者判斷目前主流意見是甚麼,到底有多一面倒地看淡或看好。

此文章所包含的資料只供一般資料及參考之用,本文章的資訊並非也不應被解釋為出售要約,或購買任何證券、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邀請,也不得解釋為任何此類目的的資訊發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