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年香港掀起一股本地情懷,不少消費者都力挺本土品牌,故事的主角 Cissy 就是其一,不論是食物或生活用品,他都會對「本地出品」四字加分,甚至優先選擇。除了消費市場,其實投資世界都有類似情況,稱之為「本土偏好」(Home Bias),意思是投資者在做投資決定時,一般會偏向本地市場,這種心態會導致過度集中於單一市場,不僅令風險大增,更會錯失其他地方的大好機遇。
Cissy 亦抱有「本土偏好」的心態,原因是他自覺較熟悉本地市場,資訊隨手可拈兼透明度高,對海外市場則了解不多,或認為入場門檻會較高,故傾向投資當地市場,感覺更為安心。
過度集中本土市場未必明智
雖然可以理解 Cissy 這種「本土偏好」的心態,但並非一定是最佳的投資選擇。一般而言,要有效地管理個人資產,必須作出適當的配置,將資產分配在不同的投資工具和地區,才能平衡長線投資的風險和回報。
假如 Cissy 的投資過份集中在單一市場或行業,一旦當地或該板塊出現大幅波動,大大增加了投資風險與組合的波動性,並會影響回報。正如俗語有云:「不應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」,分散投資有助降低單一市場不利因素對組合的影響,並能把握不同地域及行業的潛在機遇。
挑選籃子時要考慮相關性
不過,在挑選不同的籃子(市場/行業)來放置雞蛋(資產)時,Cissy 也要考慮其相關程度,例如中國與香港市場密不可分,就分散風險效果而言未必顯著。要更有效地多元投資,就應放眼全球不同地域,方為上策。
除了市場及行業,想進一步達致更理想的資產配置,還要考慮投資不同的資產。以股票類別為例,其預期回報通常具備長線的增長潛力,但短期波幅大,風險相對高。至於債券或貨幣類資產,表現則相對穩定,但預期平均回報則較股票為低,因此投資者應按自身目標及風險承受能力,投資於不同市場、行業及資產類別。
假如自問對本地以外的市場並不熟悉,Cissy 或者可以透過可靠、方便的理財方案,降低海外投資門檻,涉獵不同的資產市場,找尋更具回報潛力的機會。